
紅山文化雞骨白碧玉圓雕C型龍
【一瞬萬年,綻放的曙光】
此件非凡絕絕的C型龍,乃史前玉雕藝術之巔峰,出自中華文明曙光初現之地-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(約4700-2900年)。它不僅是一件古物,更是一位穿越五千餘年時光的沉默承載者,承載著先民對天地宇宙的原始崇拜與無盡想像。其獨特的「雞骨白」沁色,是時間與大地最深情的饋贈,彷彿將不朽的靈魂封印於溫潤的玉質之中,靜默訴說著一個時代的信仰與榮光。
【成分與沁色:天地共鑄的營養寶】
本品以珍稀的碧玉為材,質感緻密溫潤。最令人嘆為觀止者,莫盡其通載體的經典「雞白」沁色。歷經數千年地下環境的呼吸,玉質中的微量元素與土壤中的物質潛移默化,形成了此層均勻、酥潤、如凝脂般的乳骨至淺錶殼。光線拂過,表面呈現溫和內斂的蠟狀釉,寶光內蘊,彷彿月華凝萃。邊緣透光處,隱約可見深埋其中的碧玉新生青綠色,揭示了其尊貴的本源。其中沁色,不但不是歲月的肖像,反而是其身份真實、年代久遠的最高印記,為玉龍增添了無可比擬的滄桑之美與神秘韻味。
【形制與工藝:原始藝術的最大表現】
玉龍整體圓雕成品,作經典的「C」形睡曲姿勢,完美契合「蒼龍盤踞」的宇宙觀。其造型簡約至極,卻充滿動感與力量,線條流暢如一氣呵成,展現紅山先民高超的抽象能力與美感境界。
-
龍首: 刻畫精煉傳神。梭形大眼獨特,威嚴古拙,是整個器物的精神所在。吻部伸前,閉合無紋,以簡潔的斜面處理,排列整齊。
-
龍身: 光素無紋,僅以前面的弧面勾勒出豐碩的體態,看似蓄勢待發,充滿內在的張力與彈性。反向對穿一孔,孔洞圓潤,正好相反,推測為穿繩繫掛之用,兼實用與祭祀功能。此孔洞的設計巧奪天工,懸掛時,玉龍首尾恰好能維持平衡,如在空中,重現古人驚人的智慧工藝。
-
工藝: 全身細膩光滑,觸之如嬰兒肌膚,展現出新石器時代晚期登峰造極的治玉技術。所有轉折皆圓潤柔和,無銳利器之感,體現了古人對材質特性的深刻理解與尊重。
【神韻與內涵:中華龍圖騰的源起】
此C型龍並非後世張牙舞爪的皇權象徵,而是更為原始、神聖的溝通天地的靈物。它可能是部落巫謔進而祭祀天神、祈求風調雨順的法器,是侵犯人間與神界的意識形態。其蜷縮的姿勢,既似靜止,蘊含生生不息的生命力;又似宇宙星雲,篤著古人對天體運行的樸素認知。凝視它,能散發出一種深邃的靜寂與純粹的神性,那是中華龍文化本初的恍然。
【收藏價值:安置廳堂的史前文明】
件雞白C型龍,體量中,品相完美,沁色精湛,造型精準,實屬紅山文化玉器中的典藏級佳作。它不僅是頂級投資的通貨,更是硬傳承中華文明火種的精神載體。陳設於雅室、書齋或藝術空間,耗喧嘩,自成焦點。它所帶來的,是文化的深度、歷史的重量與無盡的審美,是與五千年文明直接對話的無上榮耀。